刘铭梳着那种叫做“金钱鼠尾”的发式,就是后脑勺留了一条长辫子,直拖到脚踝。前面没有头发,就像清朝人那样,刮着干干净净油光铮亮的头皮。
刘铭穿着那种特抢眼的民族服装,里面是大红的对襟短衫和阔腿长裤,外面是老红的长款罩衫,下面是黑色的圆口布鞋。布鞋上面绣着龙凤图案,一看就是非常考究的手工。
据说刘铭这种打扮是经人看过的,他小的时候好像是身体不大好,后来找人看了生辰八字。就说他是哪位神仙驾前的童子,成人以后就必须要这样打扮才能留在人间,长命富贵……
刘铭是家里的独苗,母亲三十多岁才生下他,从小就是娇生惯养长大的。他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哄着,不爱吃家里的饭菜,就抱去饭店。不爱喝家里的自来水,就给买饮料。上学不爱坐公交,就专门约了一个出租每天负责接送。
长大以后父母就更宠着,读书嫌累不去,老师说两句不行,成绩好坏无所谓。别人家的孩子进考场前,父母都得叮嘱“好好考,别落题,多检查几遍,千万别马虎”之类的话。只有刘铭的父母,嘴里反复嘱咐的是“那些题能做就做,不能做不做。做累了就歇一会儿!答完了就答,答不完就拉倒,下课就出来,妈给你做好吃的!”
等刘铭长到成年,父母基本就是看着他的眼色行事了。那时候刘铭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,既不肯吃苦又想赚大钱……今天想卖手机,明天想开台球厅,后天又要整网吧。结果折腾了好几年,什么也没做成。后来不知道和谁学着开始玩古董,就买了些瓷器玉器和字画文玩等,倒腾来倒腾去总算开了一个小店,稀里糊涂的经营着!
说起来,刘铭的家庭条件真是正经不错。父亲原来是某厂的副厂长,母亲是某粮站的主任。后来下岗以后,父亲去搞运输,母亲自己开了一个挺大的粮店。所以,刘铭的生活一直是养尊处优,从来不知道挣钱的辛苦,也不懂得父母的辛苦甘劳。
刘铭三十多岁时,父母的年纪都过了六十岁,两个人的身体逐渐衰老,精力也不再充沛。父亲的运输早就停了,老两口就守着一个粮店过日子,家里的积蓄也被儿子折腾的差不多了……
所以,当刘铭决定要再开一个大的古玩店时,父母真的无力支持了。刘铭为此和父母吵了几回,逼着父母交出养老钱,他振振有词的说,“你们攒钱不也是给我吗?那你们现在不给我不就等于是在花我钱吗?”
父亲说,“我一个人工资给你还不行啊?一个月五六千呢,你咋花不够啊!”
儿子根本不听,把家里翻了个底朝上也没找出一张银行卡,就气汹汹的走了。临出门时正赶上母亲往楼上抱白菜,在楼梯上和他走了个对面……刘铭也不知道怎么想的,对着母亲一划拉,好几棵大白菜就叽里咕噜滚下楼去了。
母亲问了他一句,“你这是干啥?好几层楼我好不容易倒腾上来的!”刘铭头也不回的说,“我疯了,从现在开始别找我了,就当你们没生我!”母亲扶着楼栏杆喘了半天,气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后来老两口真的就联系不上儿子了,母亲惦记儿子没人给做饭没人给洗衣服,又怕儿子一急眼把婚房给卖了。本来离过婚,脾气又不好,再没有房子将来可咋整……于是老两口商量来商量去,还是决定去向儿子妥协!
可没想到的是,儿子家里的门锁着,店里有一帮人在吃饭。老两口在门外张望半天,儿子也没出来,只好走进去叫儿子。母亲凑到儿子跟前,小心翼翼的和儿子说话,儿子满脸的不高兴,“你们来干啥,就当我死了!”
母亲拽着他的袖子说,“你出来我跟你说,你爸还在外面等着呢!”刘铭跟母亲走出门,站在父亲面前,正眼也没瞧一下。
父亲低声下气的说,“你回家吧,用钱的事好说,千万别卖房子啊,卖了可就再也买不回来了!”儿子打鼻孔里哼了一声,算勉强答应着转身走了。母亲不放心,又跟着拽住儿子的衣袖叮嘱了一句,“把手机开开,天头冷了,你回家吃。别老在外头吃那些东西,看吃坏了!”
儿子不耐烦的答应着,然后甩开母亲赶紧走了。母亲一个没站住,脚下一滑就坐在了地上……儿子头也不回的去陪朋友了,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回了家!
其实,刘铭在古玩这行做的不好,一是不懂二是不学,交的都是狐朋狗友。不是赚他钱就是蹭他酒,他为了彰显自己的仗义疏财,常常被人哄骗,自己也不知道。只害的媳妇离婚,父母遭罪,挺大的年纪还得为他操心受累,还要为了维护他的面子去委曲求全!
所以,刘铭那所谓的“仗义洒脱”实质上就是一副空架子。如果没有父母,就靠他自己恐怕连饭也吃不饱。因此,也有人在背地里说他“二儿”……这就是我见过的,被宠到无可救药的“巨婴”。要脑子没脑子,要心计没心计,最主要还不识好歹,不分是非,不知道自己吃几两干饭!